2022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嘉宾精彩观点直击16
标普全球(S&P Global)海事、贸易与供应链行业解决方案主题专家——张颖智
时间为王:易腐食物贸易和运输
国家对冷链物流政策持续加码,叠加疫情催生的爆发式需求,冷链物流企业迎来快速发展期,冷链行业处于强劲风口。针对食品行业物流运输损耗的痛点难点,在近期举办的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上,标普全球海事贸易与供应链行业解决方案主题专家张颖智聚焦中国食品进出口市场,带来了主题演讲:“时间为王,易腐食物的贸易和运输”。
“供应链”一词从疫情开始到现在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其对很多行业都产生影响,易腐货物细分市场受到供应链的冲击和影响更加直接。对此,受到疫情影响的公众更是深有体会。张颖智说,日常食材的供应和储存,离不开快捷安全的冷链物流条件,易腐货物国际供应链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他从最常见使用冷链运输的食物种类入手,分析近几年中国进出口市场贸易数据、贸易流特征和发展的现状,深入剖析影响易腐食物贸易和时间有关的因素。
从贸易和运输的角度来说,易腐食物特殊性在于长时间物流过程中温度控制,催生了国际航运冷藏集装箱的需求。张颖智介绍,3月份美国冷藏海运进出口的数据显示,42%的冷藏箱货物来自于水果。另外,肉类和水产类占到所有冷藏集装箱运输的12%、10%左右。加上蔬菜、乳品、蛋类这些食品,总共占到冷藏箱使用物品的80%左右。从当月美国所有商品贸易量分析,肉类和水产食品95%以上通过冷藏箱运输,水果蔬菜的冷藏箱使用比例接近80%,这几大类食物贸易,很大程度带动了冷藏运输和冷链物流的需求。
张颖智说,这些样本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性,冷链运输的商品结构在中国进出口中也有相似的特征。分析近5年中国进出口结构,肉类、乳制品、蔬菜、水果等食品进口量逐年上升,肉类近3年进口明显上升。水产贸易由于受到疫情对冷链的影响,近两年进口量下降,尚未回到疫情前水平。
肉类、水产进口物流时间长,冷链要求高
我国肉类进口量逐年上升,过去5年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3.5%,包括猪肉、牛肉、鸡肉等进口量都在增长。其中猪肉进口占比超过中国进口肉类总量的50%。巴西、美国、西班牙目前是中国肉类进口最大来源市场,其他一些市场,像南美洲的阿根廷、乌拉圭对中国的肉类出口量也很可观。
张颖智介绍,这些进口肉类会经历比较长的海上运输和储藏的过程,对于全程冷链有非常高的要求。以冻猪肉,海关编码0203商品为例,肉类进口需要经过指定的上海、广东、山东等地口岸进入国内。再通过国内物流,向周边市场输送。因此,港口物流、国内端的道路运输和集疏散体系的时效性,也会影响各地市场的供应。
从美洲长途跋涉抵达中国的猪肉从洛杉矶装船一直到天津卸货,海上航行经历了30天,在抵达目的港天津之后经过大约6天的边境处理时间,才出堆场。从它的前置点一直到抵港,物流时间超过2个月。张颖智指出,全程追溯一方面让我们了解货物在洛杉矶出港之前,在美国物流的情况;船舶在海上航行、中转、货物抵港作业的信息,以便加快冷藏货物处理的流程。
水产需求在2020年之前高速增长,其中增长非常明显的品类是冻虾,2019年进口量达到64.9万吨。此前两年实现了三倍增长。在疫情影响之下,全年进口量有一定的下滑。曾经增长势头非常快的厄瓜多尔白虾,海上运输的冷链要维持2个多月,中途每次靠港要不间断提供冷链的供电和基础设施。
在SIAL 国际食品展 2022年的线上峰会上张颖智表示,厄瓜多尔白虾检出新冠病毒的报道,引发很多口岸对冷链传播病毒的担忧,过去两年厄瓜多尔白虾进口连续下降。但从国内长期消费需求看,国内水产品捕捞增量空间有限,在疫情影响消退之后,水产进口将再次提振。
果蔬进口地域性、季节性强,巧打时间差
几大易腐类食物中,进出口蔬菜的类别有很强的地域特征,进口主导的品种是木薯和豌豆类,出口则以大蒜为主。蔬菜贸易近两年有比较大的变化,进口量明显高于出口。
目前,木薯和豌豆进口量非常大,下游制成品消费市场扩大拉动了上游蔬菜类商品的进口。从贸易伙伴来看,越南、泰国、日本既是我国蔬菜目的地市场,也是主要的木薯进口产地。加拿大是我国豌豆进口主要产地。
张颖智介绍,中国进出口水果的品种丰富,除保持高增长的东南亚香蕉、榴莲、椰子品种之外,牛油果和樱桃这些以前并不常见的水果,逐渐走上国人的餐桌,进口量快速增长,过去十年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86%和25%。
从进口口岸看,水果的进口需要有一些指定监管场所进行,国内获批监管场地大概有120余个,分布在21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广州、深圳、上海、广西,等都是水果海陆空多种运输方式入境点,广东省和上海进口水果分别占到2021年我国水果进口量的24%和22%。
鳄梨和樱桃两种水果产地相对集中,南美洲的智利和秘鲁都是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对华出口市场。根据中国和智利的自贸协定,鳄梨进口关税在2015年降为零,自此智利对华牛油果的出口占出口份额逐年扩大。但中国和其他传统的牛油果消费市场相比,中国进口市场份额较小,后续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中国樱桃市场对于智利贸易来说更为举足轻重,过去10年间出口量增长非常明显,去年贸易量大约30万吨,比2020年上升近1/3,比10年前有10倍的增长。
我国本土柑橘类的水果成熟季节在晚秋和冬季,但现在全年都可以买到橙和橘子之类的水果。近5年中国市场进口柑橘类水果的数据显示,从3月一直到11月都有大量进口,进口来源多样化满足了国内水果全年的消费需求。张颖智特别强调了影响全球贸易和运输的季节性因素和进出口时间差。分析进口来源市场,每年上半年进口主要以埃及为主要来源,下半年贸易伙伴以南非和澳大利亚为主,这反映出南北半球季节变化和时令的产出交替进行可满足中国柑橘类市场全年供应。
位于南半球的南非对中国出口柑橘主要集中在当地每年6到8月份的秋冬季节,和我国同处北半球的埃及则集中在2到5月。结合我国进口峰值的月份,也可以看到其中的时间差在1到2个月左右,也就是海上漂泊和物流所需要的大致的时间。物流时间的长短不仅取决于海上航运的时间,和港口操作效率也有关。
张颖智说,4月份是全年水果进口峰值月份。水果等季节性敏感易腐类商品,如果错失时间窗口,全年的交易可能都会受到影响。我国沿海省份特别是上海,4月份受疫情影响较大,上海海关出台了对进口肉类、水产品、乳制品等通关作业中间取消审核原件等便利措施,对后续进口易腐商品有积极作用。
国内对新鲜乳品的需求加大,进口增长
虽然乳品绝对贸易量不大,但是进口增长明显。过去10年,乳品总量的复合增长率超过13%,年增长超过30%。2021年全年进口量达到126万吨,是2012年的13倍。从进口省份分布看,上海、广东、北京位列前三。
我国乳品主要的进口来源国新西兰,对华出口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在2020年之后由于疫情导致的航空运输班次减少等原因,增长势头有所减缓。
在SIAL 国际食品展 2022年的线上峰会上张颖智表示,国内对高时效新鲜乳品的需求近年来不断增加。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选择从常温和长保质期牛奶,扩展到冷藏和短保乳品,要保证从远方运达消费者手中的牛奶和原产地一样新鲜的品质和口感,这对整体的物流仓储的时效性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同于新西兰市场,欧洲大陆到中国的运输方式还有铁路,特别是不断发展的中欧班列。中欧班列全程时间大概两周左右,较传统海运时间有很大程度压缩。牛奶等乳品或其他生鲜商品进口需求可能成为未来中欧班列回程货物的选择。
在张颖智看来,时间对于易腐食物供应链有非常多的含义,既有关于时代发展下消费需求变迁,也包括了像地域、季节性和商品生长特点决定的时令特征。重要之处还取决于物流运输和边境流程的时效,种种时间因素共同塑造了动态易腐食物国际贸易。食品品质与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焦点,尤其是易腐食品的冷藏运输,标志着国家冷链建设水平,也是食品安全发展水平的体现。易腐食物的供应链应更加安全、可靠和及时。
在SIAL 国际食品展 2022年的线上峰会上张颖智表示,在日常食品的消费中,人们的选择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过渡,对加工食品、速冻食品、水产海鲜、新鲜奶制品与农产品等易腐食品的需求不断攀升,易腐食品的产量也在逐年增加。相信在国家和政策的扶持下,易腐食物的冷藏运输需求必将会获得充分满足。